为什么很多中国女人怕涂口红 !一个女生失恋了抱着纸巾盒在哭泣,闺蜜在旁边夺过纸巾盒,递给她一只唇膏,说这只颜色很漂亮很适合你, 涂上它我们去逛街吃大餐去! 眼泪什么也解决不了,口红却能给你美丽自信,给你再次出发的动力... ...
这让我想起《红楼梦》中有一段凤姐和平儿掐架的戏,平儿受了委曲哭泣,袭人等闺蜜劝她,帮她梳妆,平儿轻点胭脂在唇上,暗淡的眼神又有了光彩 !
口红之于女性更象是一种仪式感,宣告一种姿态,一种信念,甚至一种自我保护。 就象Iphone开机时要滑动解锁一样带有仪式感,进入我的领地就要通过的我的模式!
听听,这些神般的调调大家是不多多少少都有听到过!女性展现自己的美丽,就成了“勾引”? 这种流氓理论的道德绑架,束缚了很多中国女性对自身美的天性的追求!
其实,这些论调都中存在一个偷换概念的错误逻辑: 心灵美,外表就应该是粗糙的;注重外表美,心灵就是不美的 ?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
口红就是起源于我堂堂天朝大中华啊,为什么我们的发明现在被世界女性所爱,中国女性很多却连一只口红都没有了 !
一种是说商纣时期宠圮苏妲己发明的,由产自 燕地 的红蓝花汁液凝结而成,称为燕脂。二种是说胭脂是最早由匈奴女子使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进中原。
我更前倾向于第一种说法,因为燕脂和胭脂是同音的,中国有很多名词都是由谐音发展而来的;而且中原文化那时是世界领先,西域那时是很落后的蛮夷之地、游牧部落,哪会有心思弄这么精巧的玩意。
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 ... 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净了渣子,配了花露蒸制成的。只用细簪子挑一点抹在手心,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手心里就够打颊腮了。
中国发明了这么美的胭脂,却又将其相忘于江湖,可惜 。不涂口红的借口有千千万,涂口红的理由就只有一个:涂上唇膏让人精神,精致,生活本就如此简单,何必给自己那么多负累呢!
女生脸上再作多少层打底,画眉画眼,就缺少了这最后画龙点睛的一抹红,等于白搭,男生看不懂啦! 在男生眼里,唇膏几乎等同于妆容的概念,有时候这唇上一抹红晕,就是平凡与精致的差别 !
很多中老年女性,总是对镜抱怨自己气色差!然后买衣服的唯一标准就变了让自己气色好,买一堆花的艳色的衣服,也不在乎什么款式时不时尚适不适合自己... ... 孰不知那恰恰是给自己贴牌了
两个字。其实一只小小的唇膏就可以帮她们改变气色,为什么要舍本逐末尼!下图,如果没有红唇和小红包,那就是一个穿着家居服下楼倒垃圾的大婶即视感,而一抹红唇就轻松给她带来精致和好气色 ▼
而过了这一阶段,你会发现这种淡彩唇膏已经满足不了你了,看着象没色一样,这时就可以正式进级选择真正的唇膏啦。
很多女生可能会优先选择低调的裸色,但选择 裸色唇膏 要小心,用不好反而会显病态显气色差,用时需要画点唇线加上一点唇蜜提亮才会有好效果。
一支选亮色一点的大红色、酒红色、玫红色等适合晚上约会、晚宴等场合转换用,就差不多了!不过是减少在餐馆少吃两餐的钱,就够用几个月了,然而却能让我们变得别样的精致和自信,太值了!
黑唇还是源自我大中华呀,唐朝时就很流行褐色脂粉黑色口红。白居易的《时世妆》中清晰地记载当时女性流行的妆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圆鬓无鬓推鬓角样,斜红不晕赭面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