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髦女人应该有的样子:自由迷人总有一群人,用各种办法,甚至以各自代价,去追求自由。努力跳出当下的限制,追求一个更大的世界。
每个人都知道苏菲·玛索是“法兰西玫瑰”,实际上,她不仅热爱演戏,还有一颗热爱自由的灵魂。她是把自由看得比一切重要的人。
时隔3年的2012年,杨澜再次邀请苏菲·玛索坐客《天下女人》栏目。在这个访谈里面,苏菲·玛索提到最多的一个词,依然是:自由。
苏菲当时因为出演《初吻》,而爆红。并在人们心目中建立了清新,甜美的玉女形象,成为法国人见人爱的“小甜心”。
但是到了1984年,导演安德烈邀请她出演电影《野恋》女主角。 这部影片内容原始狂野,有很多大胆而的镜头,苏菲的所属公司不同意她出演,担心会毁了苏菲在全世界建立的玉女形象。
但是苏菲坚持自己的选择。甚至在最后,面对公司提出的100万法郎的合约赔偿,18岁的苏菲选择借钱解约,挣脱枷锁。
在演了《野恋》之后,苏菲开始了与安德烈导演长达18年的爱情长跑。而在2002年,苏菲又决定与这位导演结束恋情。原因就是苏菲想要去好莱坞发展,而安德烈不同意,苏菲想要更多的自主权。为了自由,她放弃了这段爱情。
她还说:”不管是我的生活还是其他的东西,它们都不能控制我,如果被控制,我会觉得自己像被囚禁在监狱,甚至待在监狱也比被人控制更自由”。
近年来, 苏菲·玛索偶尔也会出现在公众视野。她的形象非常自然,也有着肉眼可见的、岁月留下的痕迹。
但是不同于其他的女星。面对衰老,面对脸上的皱纹,她从不掩饰,不论外界如何评判她,她依然眼神清澈的,选择做一个自由的人。
俞飞鸿的美是由内而外的。她总是让人很舒服,没有攻击性。还有人说,一看到俞飞鸿,就会想到“岁月静好”。
俞飞鸿绝不是只有美貌,她还很通透,有自己的处事哲学。作为冻龄美人,俞飞鸿的婚姻一直都深受大家的关注。大家都非常的好奇,这样一位漂亮又优秀的女人怎么到现在还没有结婚。
俞飞鸿有着自己的看法。俞飞鸿认为婚姻不是必需品,比起婚姻的枷锁,她更喜欢自由。一个人过好属于自己的小日子。
对于自由,俞飞鸿是这样回答的:“我对自由的追逐或者是向往是太深了。那一切让我觉得不够自由的东西,我都可以舍弃,这是我个人做的选择。”
对自由的追求,一方面可以通过精神上的突破实现。也就是在精神上追求自我,在审美情趣和思维想象上有更高的态度。
我们看到很多追求自由的人,是通过一种特立独行的,甚至惊世骇俗的,但归根到底是忠于自我的方式生活来体现。
牛津英语词典指出“自由”(liberal)一词在英语中存在已久,意思是“得体、高尚而慷慨的自由人”,以及文科(Liberal arts)一词代表了“免于受压抑的言论和行动自由”。
1789年,法国大纲领性文件《宣言》给自由的定义是:自由就是你有权去做一切不损害害他人的任何事情。
而在当代,网上非常流行的,对于自由的观点包括:财务自由、时间自由、情感自由、思想及言论自由。
在这场讨论之前,家庭主妇往往被别人认为是很轻松的,并且因为没有对家庭做出经济上的贡献,所以在家庭中,是次要的。
与此同时,那些在外面打拼的女性,很容易就被人冠上“女强人”。这种女强人们,以及坚持不婚主义的女性,又往往被打上了女权主义的标签。
总的来说:女性对“平等”、“自由”的追求,并不是追求特殊性,优先性或者其他权利,是期待能得到跟男性同样的机会和尊重。
真正的自由,不是做了男人不想让女人做的事,我们就是自由了;同样的,也不是做了约定俗成的女人常做的事,我们就不自由了。
对于女性来说:女儿不一定非得要听从父母的安排,妻子也不一定非要围着灶台,妈妈更不一定非得为了孩子放弃事业。
自由是一个人依据自己的意愿生活。一个人的理想、人格、生活方式、思想等,不是由他人做决定,也不从属于他人,不受他人支配。
自由不仅是不受他人支配。自由也包括,选择自己的生活的时候,没有自我欺骗和自我奴役。对于很多女性来说,这是更隐蔽的一种自我束缚。
自由意味着从两个方面实现:一是免除外在奴役与强迫的消极自由,另一个是免除内在的奴役的,拥有积极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