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电话
短信
地图
News

新闻资讯

分类
安博体育如何装饰整理自己的办公区域?时间:2023-08-26 11:51:24

  安博体育如何装饰整理自己的办公区域?对于普通的上班族来说,我们每天至少有八个小时在公司,而对于IT狗狮猿来说那8小时算是早退,所以基本上除去睡觉之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办公桌前度过。所以打造一个优雅整洁的办公桌系统不仅可以让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也可以大幅度提升我们的工作幸福指数。至于如何打造一个整洁高效的办公桌系统,我总结了三步骤:定位、保持、升级。

  在起初我设计工位摆设,为了让自己的工位看起来美观,就买过很多华而不实的物品。但说它们华而不实,倒不是说这件物品真的没用,只是为了让它们看着美,我还需要额外搭配很多物品。

  我们很多时候可能并没有搞清楚我们自己的真实需求,甚至被一些表面的东西所迷惑而忘记了初衷。于是我真诚地与自己对话,看清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我重新梳理了自己的工作流程,并且根据自己的工作习惯设定了固定的桌面物品清单。但是规划物品清单及设计物品摆放位置,其实是需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进行不断调整及适应的。我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与每一件物品深入“对话”,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办公物品体系。

  我工作核心的物品是MacBook Pro、主显示器、键鼠、iPhone。显示器放置在中间,它是核心工作内容区域,左侧放MacBook Pro显示工作参考内容,如文档或GTD应用,右侧摆着iPhone显示番茄钟。为了能让主显示器与屏幕保持一条水平线,我单独配备了笔记本架。为手机配备了可充电的手机架。另外专门为笔记本配备了蓝牙键盘和鼠标Logitech K380 和Logitech M577,在家和公司各自置办一套,为的是无缝切换。

  因为痴迷于手写的快感,所以一直有写手账的习惯,每日的计划和执行情况都会记录在手账上(你也可以选择一款合适的电子GTD及相应工具)。每天在手账上记录下自己的安排和执行情况,让我自己能够在电子信息满屏的时代找到一个专注思考和书写的净土。因为要有不同颜色、不同类型的笔,我买了一款简约的笔插,可以完美固定住日常的文具。

  为了让茶具们有归属感,我为它们准备了木质茶盘(当然最重要的是美啊!)。木质托盘将水壶、水杯等位置固定,这样既看着美观,又解决了定位的问题,每次用完直接放回。另外纸巾盒、文件架这种,我将其底部用玻璃胶带固定在桌面上。整体的桌面收纳物品基本上由木质材质构成,风格统一,让人有一种寂静感。另外我还在桌上摆了一株从宜家买的迷你椰子的绿植,赏心悦目。

  有两件能迅速让整洁度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的神器,它们是充电插座和电线收纳盒。我是买的某米的充电插座,三个插座、三个USB充电口,完全适配我桌面的电子产品。电线收纳盒完美提升了桌面的整洁,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放下MacBook的电源充电插座。

  对于一些不常用的物品,我直接收纳到了抽屉里,抽屉里根据自己的使用频率和习惯,用抽屉收纳工具进行分割,固定每件物品的位置,这一点非常重要。

  整理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不整理。无论是山下英子的《断舍离》、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还是《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最终目的都是让我们能够从物念中走出,真正让物为己用,从而使得我们的大脑腾出更多的精力专注在真正需要我们思考的具体目标上。建立工作仪式的目的,是让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给自己约定一个和自己对话以及和自己身边物品对话的时间,让自己归于宁静与初心,也让我们固化习惯。习惯就不需要消耗我们的意志力了,本质上也是为了不占用大脑宝贵资源,让大脑更专注在真正重要的事儿。

  我的办公物品以及桌面布局已经升级到了V3.0了,在这之前我已经将其升级过三次。第一次是从原来仅为追求美观到断舍离掉那些给我带来额外负担的物品,精选出自己的工作必须之物;第二次是在根据每件物品实际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重新购置了新的物品;第三次是为了强化定位的习惯,我重新购置了能够固定每一只笔位置的笔筒以及固定线的理线夹,并且买了玻璃胶带固定桌面物品。

  每一件持有的物品,都有它核心的定位及价值,当然它的价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个人的工作和使用习惯,以及物品的发展,定期更新。但核心原则不变,那就是:物为所用,保持精简。

  要打造一个整洁舒适高效的办公工位,就像是打造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s,OS)一样,需要三步:

  首先需要舍离掉那些看似美观但给自己带来额外负担的物品,精选出使用频率高,并且使用体验好的物品,每一种功能的物品都只留一件;然后给每一件物品都明确定位,有固定的位置和使用场景;然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断迭代更新。

  在起初我设计工位摆设时为了让自己的工位看着美观买过很多华而不实的东西。之所以说是华而不实倒不是说这件物品真的没用,只是对我来说为了让它看着美,我还需要额外搭配很多东西。比如说我买的桌上置物架。这个东西一摆上确实很文艺,但架子是空的于是我一直想填满它,于是把日常工作用品放上去,但很混乱并不美观...纠结了很久发现,我其实可能并不需要这个东西。我们很多时候可能开始并没有搞清楚我们自己的真实需求,我们有时甚至很多时候被一些表面的东西所迷惑而忘记了我们的出发点。

  放弃了置物架后,其实同时我也放弃了为了装扮置物架买的各种瓶瓶罐罐,小摆设小物品。我开始真诚的与自己对话,看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我先列了一个桌面放置清单,并经过一段时间与物品的深入“对话”,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桌面小系统。

  我的工作核心的物品是MacBook Pro、显示器、键鼠、、iPhone。中间显示器是核心工作内容区域,左侧MacBook Pro显示工作参考内容,如文档或GTD应用,右侧iPhone显示番茄钟。

  ③ Mini DisplayPort 至 VGA 转接器:转接线是必须的,不光是投影外接显示器,在公司基本上每天都得召集会议,转接头基本上要与Mac连在一起了。

  ⑥ iPhone:平时用iPone充电是必须的,但手机在工作期间的一个重要定位就是番茄时钟。番茄时钟的用法这里先买个坑,哈哈,这个问题值得好好聊聊。

  ⑧ 手机架:之所以用这款手机架,第一,我需要手机一直显示番茄钟界面;第二,可充电;第三,设计风格与笔记本架一致。整体效果还可以,只是在架上操作手机时,按home键回到主屏的动作不方便。

  ⑨ 蓝牙键盘【待升级】:现在用的键盘是Logitech的键鼠套装,性价比高。但由于并非Mac配套键盘,所以MacBook上一些类似Mission Control的操作在这个键盘上是无法完成的,因为没有配套的快捷键。键盘待升级为Magic Keyboard,先列入清单吧,以后每完成一项任务奖励自己一件升级物品。升级理由:完美适配mac,提升颜值,另外套装的蓝牙接收器太大了。

  ⑩ 蓝牙鼠标【待升级】:最初刚买了Mac之后Magic Mouse以她简洁流畅的外形迷惑住了我,但上手之后发现,鼠标设计过于扁平,这主要是为了让鼠标与触摸板功能完美结合,但其实这是对使用者的一种挑战,因为用着实在是TMD累了,在纠结了一段时间之后,还是在咸鱼上卖了。目前用的是键鼠套装,待升级。

  对于文具的挚爱,其实是一直保持的,工作中自己有固定的物品及使用习惯,这也是在慢慢摸索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

  ① 日记本:我个人对文具的要求还是比较苛刻的,翻回过去的黑历史,自己其实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尤其是对于本子来说,本子用完的很少,用用就不想用了,基于自己独特的特性,经过千挑万选(真的有哦),最终选中了,MUJI 再生纸笔记本/6mm横线枚。(MUJI要给我广告费啊,这免费广告做的...)为啥选它。第一,日记本我每天用一页,一本30页,正好可以用一个月。这样每个月都能有个13新开始,好喜欢用新本本,哈哈。另外本子是线缝制的,这样本子在打开的时候可以很平整,也不会像胶封的那样容易掉页,轻薄,每天可以带着。还可以DIY封皮啊,也可以用日期章统一盖章。总之要的就是一致。具体为啥还要用纸质本的问题,可以以后慢慢讲。(OMG,写一篇文章,竟然给自己挖了这么多坑,对于GTD的各种工具也付费买过不少,用过不少,最后又回到纸质版记录,有一部分原因还是对文具有一种情节吧,这算是情怀的人吗 = =!)。

  ③ 立式文件盒:放活页夹和A4草稿纸的位置。本来其实我挑选了一款木质的,最初我整理桌面的时候,给桌面定了三款色彩材质基调:白色PP材质、浅色木纹材质、金属银色,选了一款木质书架A4大小的,但是,我的A4 30孔活页夹进不去啊,因为我的活页夹大。我只能选择MUJI配套的A4用立式文件盒了。

  ④ 木质托盘:(尺寸信息:20.5cm X 8cm X 2.2cm)不用笔筒而用笔托盘,是因为此笔托盘是笔筒的升级版。显示器下方正好有一块区域,把笔平放在木质托盘里。一者,合理利用空间,二者,方便拿取,三者,与我后边介绍的桌面其他木质容器保持风格统一。

  ⑤ 笔:我桌上共有5只笔,分别不同的用途。选笔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带笔帽的笔。黑水笔:制定计划、日常记录;

  ⑨ 自动铅笔:读书时在书上瞎画的,可以随意些那些天马行空的灵感,以及想与作者进行的灵魂深处的对线草稿纸:对于我个人来讲,整理思路最好的工具还是在A4纸上,边想边写边画,直接用A4白纸,未免心理有些觉得浪费,所以我一般在公司打印室里拿一堆打印废掉的纸,在背面做草稿纸,随意画。画完之后,很多时候感觉就像是大作一样,想要珍藏,于是才有了上边说的30孔活页夹,这个架子的用法,我以后再讲。

  ① 充电插座:买的某米的,三个插座、三个USB充电口。正好完美适配我桌面的电子产品。MacBook Pro、显示器、热水壶正好适配三个插座、iPhone可直接USB充电,另外常驻两个Android充电线(公司产品常驻领地)。

  ② 电线收纳:该神器完美提升了桌面的整洁,最重要的是收纳盒可以放下MacBook的电源充电插座。

  至此,我的桌面的X件精品已经全部登场,他们之间如何紧密配合为我所用的,以后再慢慢聊。先上一个全家福。

  每一件物品之所以能够摆在台面上,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当然它的价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个人的工作和使用习惯,以及目前产品的发展程度,我会定期更新淘汰某些物品,或是全面给他们来个大洗牌。但核心原则不变,就是:

  嗯,那在公司用这么多东西就够了吗?对于我来说,还是有些格外的需求。比如说,平时通勤包放哪儿?比如类似今天加班打车要贴的单据、胶棒,再比如我在上一遍写到的我会将A4草稿纸用30孔打孔机打孔的打孔机…这些每周使用频率可能只有一两次的物品,我都不会放在桌面上,因为会干扰注意力,所以我都收纳起来,收纳不是目的,其实更贴切的应该叫给每件物品找到它的定位,这个定位一方面是这件物品就固定放在那里,每次找都从那个位置找,另外一方面,这件物品有它唯一或核心的价值存在。

  零零散散的东西很多人都直接一股脑丢在抽屉里,每次找的时候就开始哗哗的找,这种本来可以预知的事情变得不可控其实是最浪费精力的事情。我原来又何尝不是呢=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桌面以下的秘密——我是如何给物品找到归属,并且多次的秘密接触中形成默契(即为每件物品定位)。

  (1)抽屉收纳盒:这款物品真的可以叫做抽屉收纳神器,特别巧的一个机会发现了,我的抽屉宽 32.5com x 长 38.5cm,正好合适收纳架放置。这个完整的收纳要比组合的方式省事并且美观。

  (2)A4 30孔打孔机:我在上一篇文章有提到,我平日里最爱在纸上画画写写梳理思路,有的感觉就像是作品一样珍贵想要收藏。但为啥不用本子呢?第一本子太正式,不如草稿纸画起来无压力更容易释放。所以梳理思路我就用打印废掉的A4纸。然后配合打孔机打完孔之后就能完美的收录在活页夹里啦!可以任意调整顺序,并且可以用标签纸打上标记。

  剩下的每一件文件都有它具体的定位。基本上都已经在收纳盒的位置上固定了。接下来就是定期看使用频率以及使用的方便程度调整在逐步调整位置或更迭物品。

  抽屉里一般不会放置重复的物品,除非是高损耗的物品,我也只是备用一套,因为对于购物如此方便的今天,家里不需要太多存货,第一,一般有存货的东西你用起来不珍惜,第二,存货太占地儿啦。

  每一件物品的选择,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都需要倾注了的热情,选真正属于自己的物品,要精选最适合的,开始要花精力花时间,一旦选好,剩下物品会帮助你的成长。

  最后,我的通勤包置物盒。通勤背电脑,包放在桌子上太碍事,抽屉里又没地儿了,只能放地下,但放地下又容易倒,所以专门准备了一个暂存箱,放置包包。

  这是侧桌。很明显基本上全部物品都是直立放置的。 从左往右: 一是楠竹书架,卡着尺寸买的,感觉很简洁,也没有异味。关键词是“桌上书架”。 二是书架上层的文具收纳,塑料的,优点是不需要组装,好洗。放点常用的笔、计算器、剪刀、胶棒什么的。 三是蓝色文件架,人手一个的,因为文件刚分类整理过所以这边已经清空了。平时可以把文件直立起来放这里,过一段时间清理一次,然后该扔的扔,该收到柜子里的收到柜子里。 四是小抽屉,放些补妆的化妆品啊药品啊什么的。 五是文件盒,我是放点正在办的工作文件,还有一瓶喷雾和一个水杯。

  三、及时分类整理。 这个应该是最重要的了,再好的收纳工具,如果不及时整理的话也是然并卵。 文件:我一般是按照在办、办结、留待参阅、废弃四类来分,总体来说只要有电子版、没有领导签批的,一律废弃。 据我观察,大家留在桌子上和柜子里的文件,至少有一半是没有用的,占空间是一方面,还会造成重要的文件总是找不到,降低效率。 废弃的及时碎掉,办结的收在不好拿的柜子里,留待参阅的放在好拿的柜子里。在办的放在侧面桌子的文件盒里,这样自己手里还有些什么活儿没办就比较清楚,不会忘事。

  我是一名临床心理学家,主要做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办公室没有啥装饰,几张桌子,几个沙发,一台电脑,外加一堆书,就可以开工了。

  加拿大人口比较多样性,虽然说我的病人以男性白人为主(军队是这样的情况),但是女性、少数族裔、性别多元化群体也是越来越多。

  所以我入手了这样一个乐高set,拼好了摆在办公室的桌子上(给自己买乐高找了一个不能再好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