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体育“八八战略” 象山实践|跑好“向海图强”接力赛谱写“耕海牧渔”共富新曲2003年5月,习同志在象山调研时曾专题作出重要指示:“象山发展海洋经济已经具有良好的开端,又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希望象山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进一步发挥优势,寻找差距,全力推进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扬帆启航,驶向星辰大海;奋楫逐浪,激荡澎湃动能。20年来,象山牢记嘱托,笃力前行,从“海洋开发”到“桥海兴县”,从“两区”建设到“海洋强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始终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跑好“向海图强”接力赛,不断挖掘释放“海”的潜力,持续奏响经略海洋的共富乐章。
眼下,正值伏季休渔期。蓝天白云下,西沪港湾内,新型环保养殖网箱,列队成阵,阡陌纵横。西沪港是象山半岛滩涂面积最大的内港,也是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每年的网箱养殖鱼正好“补位”休渔期海鲜供给。
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临西沪港而建。走进公司育苗车间,只见一群群大黄鱼、梅童鱼、银鲳等鱼苗正在池中欢快游动。“今年5000余万尾大黄鱼的苗种6月份之前基本售完,只留下不同的繁育品种做科研用。”董事长郑根兴说,年初公司获评国家级岱衢族大黄鱼良种场,现在全国沿海养殖的岱衢族大黄鱼苗种都是“港湾水产”出品。
渔业现代化,种业是基础。20余年来,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在各级支持下,专攻种业“芯片”,共繁育出岱衢族大黄鱼、银鲳、黄姑鱼、小黄鱼、梅童鱼等26个品种,填补宁波市空白品种21个、浙江省空白品种13个、全国空白品种5个,并因此拥有全省品种最齐、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原良种亲鱼库。
做大做强“海文章”,推动现代渔业、船舶装备等传统特色产业集成创新,象山一直在努力。在石浦港南侧的鹤浦船舶修造基地内,一眼望去可见数十台龙门吊繁忙作业。近日,由浙江东红船业有限公司建造的5.8万吨级集装箱“弘泰869”顺利下水,由宁波东和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建造的5万吨级散货船“绪扬51”主体完工,这些都打破了石浦港建造集装箱船、散货船最大尺度记录。据统计,目前象山船舶修造企业共25家,从业人员超万人,其中主要大型船舶修造企业有10家,建有1万吨至10万吨级船台46个、3万吨至5万吨级船坞6座,年造船能力约146万载重吨,年修理能力约130万载重吨。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经济是象山赶超发展最大的增量与变量、底牌与底气。2018年底,以象山半岛为主体的国家级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成功获批,象山布局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智慧科技、海洋旅游(影视休闲)、渔港经济四大功能区块。由此,海洋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一批临港工业主体逐渐崛起,海洋经济成为支撑象山高质量发展的“新蓝海”。
近年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象山化优势为胜势,化潜力为动力,持续做大做强海洋经济。瞄准生态化、高端化、国际化为方向,我县培育打造“才能兼备、余生有幸”八条目标产业链——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高技术船舶建造和海洋交通运输、海洋工程装备、现代渔业、海洋生物食品加工与制药、海洋旅游、海洋信息,全方位打造蓝色产业体系。如今,锦浪科技、中船海装、日星铸业、北欧(中国)鲑鱼RAS陆基养殖等一批批大企业大项目汇聚半岛;光伏逆变器产品出货量居全球前三,风电铸件产量居全国第一,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居全省第二……海洋产业闯出一片天地。2022年,象山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到220亿元,占GDP比重达30.6%。
夏日炎炎,在东旦时尚运动沙滩上,每日有上千名游客逐浪嬉戏。依托得天独厚的滨海资源,过去20年,东陈乡东旦村从做渔家餐饮,到建民宿留客,再到引资本搭建海洋时尚运动平台,走出了一条全民共建共享滨海旅游资源的共富道路。
“万象山海、千年渔乡、百里银滩、十分海鲜、一曲渔光”。按照“八八战略”蕴含的优势论,象山将“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五道风景转化为共同富裕的创造路径,把县域分成时尚东海岸、潮隐西海岸、风情石浦港、斑斓西沪港东西南北四大区块分别打造,绘就了一幅新时代共富“万象山海图”。
位于鹤浦镇的大沙村依托集山、海、滩、礁于一体的独特资源,大力发展民宿集群、精品酒店,建设房车营地、海洋文化广场、沙滩体育运动等旅游设施,形成“以景带村、海洋文旅融合发展”的共富新模式;茅洋乡白岩下村借环蟹钳港保护开发契机,抢抓乡村旅游发展先机,建设连片宋韵民宿,打造共富农场,形成体旅结合的立体式景区;黄避岙乡依托黄鱼养殖产业集聚优势,凝聚村党组织、上下游企业、专业人才等多方力量,打造“西沪黄鱼”共富工坊,产值超1亿元……在实践中,象山已经成功探索出做深“体验经济”的滨海旅游、实施“绿色”的水产养殖、开辟“数智影视”的产业变革、厚植“碧海银滩”的生态保护、激活“沉睡资源”的制度创新、坚持“品牌强农”的乡村振兴、打造“千年渔乡”的活化利用等转化模式,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转化机制、政策制度、经验做法。
今年5月10日,在象山北纬30度最美海岸带共富场景发布会上,我县正式提出实施“1+4+12+X”共富工程——建设1条滨海环岛风景道、4条标志性海岸线个标志性场景,推进X个重点项目。其中,斑斓西沪·田园渔歌、山海画图·智造蓝湾、时尚海岸·活力湾区、千年古镇·风情渔港、海洋青创·城市之光……全域打造的12个共富场景,正在最美海岸线上一一呈现。特别是借力亚运之风,带动户外露营、文创体验、海洋运动、沉浸夜游等滨海旅游新业态持续升温,美丽经济处处绽放。从“卖资源”到“卖风景”,20年来象山海洋旅游发展迅猛,旅游总收入从2003年的6亿元提升到2022年的103.3亿元,增长16.2倍。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纵深推进,省、市分别提出要建设国家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打造海洋中心城市,“海洋时代”的东风劲吹半岛大地。象山将乘风破浪,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在海洋经济掀起的蓝色狂潮中,奋楫前行。
海洋是象山最大最优最具特色的资源。海岸线、海域面积、海岛数量、滩涂面积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第四、第二,可以说象山是全省海洋资源第一县。20年来,我县不断发挥优势资源,坚持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围绕探索海洋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提升海洋科技研发与产业化水平、创新海洋产业绿色发展模式示范方向,高水平推进海洋产业、科技创新、陆海统筹、平台能级、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等提质增效。2011年,海洋产权交易中心被列为国家海洋管理创新试点单位;2012年,县获批全省首个海洋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象山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揭牌成立;2018年,国家级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获批建设,依托大平台,各区块错位发展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未来一个时期,全力放大海洋优势,推进海洋经济快速发展,象山已经定下目标——力争到2025年,海洋经济发展活力更加强劲,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全面形成;海洋科研创新更加高效,涉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管理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为此,我县将全力推进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海洋经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持续建强象山经济开发区、浙台经贸合作区、宁波(大目湾)海洋青创城、影视文化产业区、象保合作区等五大平台,深入谋划鹤浦—高塘整岛等重点区域以及重要海岛开发利用。围绕“才能兼备、余生有幸”八大海洋产业赛道,大力开展“腾笼换鸟”,深化企业培育行动,建设海洋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IP、流量、体验,深化滨海旅游新消费场景改革,持续打响“象山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全域旅游品牌。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南方中心、宁波海洋绿色发展创新中心的作用,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迭代升级打好“青年与海”人才工作组合拳,系统重塑人才政策体系,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人才强县。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全面优化提升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打响“绝对便利、相对便宜、本质公平、全面安全”营商品牌。
经略海洋的新帷幕已开启。聚焦向海图强、科技兴海、以海为媒、人海和谐四条跑道持续发力,争创国家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试点县,象山正在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